飞行汽车深度研报1

飞行汽车深度研报

一、飞行汽车的基本概念

1.本次研究的范畴

VTOL(Vertical Take-Off and Landing)意为垂直起降,更常见的eVTOL意为电动垂直起降(此处e代表Electric)

虽然“飞行汽车”这个词汇较为常见且宽泛,本次研究的飞行汽车主要聚焦于纯电驱动、载人场景、载人数在2人或2人以上的垂直起降飞行器。

备注:直升机不属于VTOL,VTOL一般垂直起飞与降落和悬停的时候靠旋翼产生升力,在平飞时可以像普通的飞机一样靠机翼产生升力;直升机全程靠旋翼产生升力,靠旋翼的倾斜来控制方向;直升飞机由于体积、重量都较大,起飞和降落需要更专业的场地,eVTOL对于起落的场地需求相对于直升机较小。

2.为什么是电动eVTOL

(1)更环保:燃油发动机如果在低空域使用,会造成空气污染问题。

(2)低噪音:电机驱动的噪音低于燃油发动机。(例如直升机噪音在82dB,而纯电的Volocopter 2X的噪声分贝为65dB)

(3)电机稳定性强:电机驱动相对于燃油机驱动结构简单,电机输出功率不受含氧量影响,日常维护简单,对飞行员的操作水平要求低。

(4)燃料成本大幅降低:电力的运营成本远低于燃油,例如飞行汽车高速巡航情况下百公里耗电可降至31度(Uber测算),按照0.6元一度电计算,百公里成本约18元;同级别的燃油小飞机百公里油耗在10-15L,按照9元/L计算,百公里成本在100元上下。

总结:发展eVTOL是继地面交通新能源化后,燃油航空的电动化革命,短期内eVTOL产品集中于短距离、小型化载客运输场景,长期来看有望取代长距离、载客数十人的中大型航空交通工具,大幅降低航空燃料成本及碳排放。

3.飞行汽车近年的快速发展

2016年,全球只有6~7种飞行汽车在被研发。

2017年,国内开始有部分创投媒体报道飞行汽车。

2018年,飞行汽车公司数量暴增至70多家,部分创投媒体预言飞行汽车已经不远。

2021年,研发飞行汽车的企业进一步翻倍到150多家;分析:国内飞行汽车创业热潮与2021年10月小鹏汇天获得5亿美元大额融资有一定关系,同时也与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有较大关系,促使人们去探索下一代的汽车产业变革,而飞行汽车是其中的重要方向。

近年航空创新已总共融资150亿美元,其中2021年融资额为69亿美元,2022上半年获得22亿美元,包括可持续航空、超音速飞机、载客电动垂直起降 (eVTOL)飞机以及监控或物流无人机(根据麦肯锡发布数据)

二、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

1.当前市场阶段

当前飞行汽车的市场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,2021-2022年全球仅有数千万美元订单预付款;较为领先的玩家普遍预计在2024-2025年发布量产产品(部分已取得数十亿美元订单)

未来市场能否实现从1到100的突破,我们认为取决于电池能量密度能否提升(至少要到300-400Wh/kg以上),续航里程大幅提升。长期来看,市场规模的培育一方面取决于技术成熟度(如续航、安全性、飞控算法等),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基础设施、相关法律法规、用户接受度等因素。

2.潜在的应用场景

(1)特大型城市的点对点日常通勤(缓解全球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地面交通压力加剧问题)

(2)医疗急救、消防等应急场景

(3)山地、河流、跨海等公路交通不便的场景

(4)临近都市圈的城际运输

(5)货运市场

(6)除民用外,工业及军事上的需求

3.政策支持与约束

(1)政策支持

2021年7月,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,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针对航空器监视通信覆盖、低空空域监管、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。此外江西、安徽也加入全国低空改革试点省份。

2022年3月29日,交通部、科技部在《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》中,正式提出将飞行汽车的研发纳入到规划当中:部署飞行汽车研发,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、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。

2022年10月20日,沃飞长空旗下沃飞天驭近日获得中国AOPA(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)倾转旋翼无人机合格证培训资质,成为该类型无人航空器全国首家培训资质授权单位。

国外情况:美国在60年代就开放了3000米以下的空域,低空空域管理基本趋向民用化管理,eVTOL和直升机都可以在无限制空域(一般为G级空域)自由飞行;日本和韩国率先在政策支持上打开了城市空中交通(UAM)的局面。

 

(2)制度约束

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飞行设备都有着严格的管制,例如飞机的航线、高度、宽度、速度都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,否则会发生意外和事故。

4.用户的潜在顾虑

对于城市居民的安全性:可能会成为恐怖分子作案工具,造成伤亡,高层民众会担忧其安全性。

对于用户的安全性:高净值人群很可能对新技术的安全性顾虑,短期几年内需要用户培育过程。

学习门槛:例如需要考取飞行汽车的驾驶证。

三、现有产品形态及分析

1.多旋翼

现阶段创业公司最常见的构型之一。

优势:占地空间小,可垂直起降,精准悬停,操作简单,技术难度相对较小。

难点:能效较低,航程短,仅适用于短途运输。

例如小鹏现有的第五代机型飞行速度可以达到130公里每小时,续航35分钟,自重560kg,最大载重200kg,单次飞行最远直线距离为75.8KM。

2.复合翼

起飞及降落依靠多旋翼,滑行期间依靠固定翼节约能源,复合翼可兼顾巡航速度与巡航距离。

优势:能效较高,载人数量通常更多,更加安全稳定,能够使灾难级故障率大幅下降。

难点:固定翼占地面积较大,不易折叠,该机型难以改造成陆地汽车形态。

3.倾旋翼

优势:倾转旋翼载人飞行器兼具直升机(或多旋翼)和固定翼载人飞行器的优点,复杂度大于二者之和。倾转翼方案也被认为是下一代的eVTOL机翼方案。

难点:由于其结构复杂度最高,因而在飞行状态下,伴随结构变化的控制难度也最大,技术难点有气动干扰研究、飞行控制研究、结构设计研究等。

4.倾转涵道风扇

目前仅有德国Lilium公司选择了这一独特构型,将涵道风扇与倾转机翼融为一体,旗下五座原型机目前由多达36个小尺寸涵道风扇提供升力、推力和航向与姿态控制;涵道风扇消除了开放性螺旋桨在安全方面的隐患。

优势:由于接近于复合翼构型,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00km。

难点:目前该方案并非主流构型之一,可参考经验少。

 

5.陆空两栖汽车

从设计图来看,小鹏汇天的陆空两用汽车是最贴近于“飞行汽车”这一称号的,预计90%的时间用于开放道路自由行使,10%的时间用于飞行状态。

优势:在于折叠形态下占地面积小于其他固定翼/倾旋翼飞行器,无缝衔接开放道路与飞行的两段需求。

难点:在于同时搭载陆地及飞行两套动力系统,在飞行及陆地行使层面会增加额外的自重,如何突破续航能力是不小的挑战。